晨光熹微,露珠未晞。近日清晨,右江区永乐镇平塘村的一片玉米地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十多名身着浅蓝色工装的党员干部与头戴斗笠的村民并肩劳作,松土声、播种声、谈笑声交织成春日里最动听的交响曲。在这片曾被撂荒的土地上,一场特殊的“春耕行动”正在展开——驻村工作队与留守老人共同播撒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。
“多亏了这些年轻人啊!”72岁的脱贫户韦大爷感慨道。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务工,他和老伴无力耕种家中的田地。正当他为此发愁时,平塘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主动登门了解情况。从2月18日开始,这支由镇领导带队、涵盖农技专家的党员服务队,每天清晨便来到老人家中帮忙。“他们比自家人还有耐心,教我怎么科学施肥,还帮我联系了农机设备。”韦大爷展示着手机里的工作队的微信信息,里面不仅有春耕技术指南,还有实时的农资价格信息。
自今年立春以来,右江区以“抢农时、保春耕、促丰收”为主线,组织1000余名党员深入田间地头,通过“三到位”(政策宣传到位、技术指导到位、困难帮扶到位)工作法,吹响春耕生产“集结号”。
在阳圩镇六丰村,技术员正现场演示水肥一体化技术。针对不同地块的土质特点,工作队制定了个性化的种植方案,还为种植大户建立了档案。
在政策落实方面,右江区创新推出“春耕服务包”,将惠农政策制作成宣传册散发到老百姓手中。在永乐镇农资配送点,前来领取有机肥的农户络绎不绝。
据右江区政府主要领导介绍,今年该区确立了“稳面积、提单产、优结构”的春耕目标,计划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3.65万亩,产量突破7.38万吨。为保障任务落实,区里建立了“周调度、旬通报、月督导”机制,对乡镇街道实行蹲点帮扶。
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,科技元素正悄然改变传统农耕方式。右江区澄碧湖芒果产业(核心)示范区内,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着土壤温湿度数据;在芒果产业带,无人机正在开展作业……据统计,该区已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16场次,惠及农户1.2万人次。
夕阳西下,永乐镇平塘村的劳作人群陆续散去。驻村第一书记蒋深平擦着汗查看工作日志:“今天我们完成了3个村屯的走访,协调解决农资缺口5吨,发放技术手册200份。”在他身后,金黄的泥土里埋藏着春天的种子,也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。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